土地财政为什么玩不下去了

前言:全文约5000字,主要想说明土地财政与房价的本质。实在没想到会写这么多,主要是土地财政这个问题还是太大了。本文引用了温铁军老师很多内容。(我同意温铁军老师指出...

前言

全文约5000字,主要想说明土地财政与房价的本质。实在没想到会写这么多,主要是土地财政这个问题还是太大了。

本文引用了温铁军老师很多内容。

(我同意温铁军老师指出的问题,但是不太同意他提出的解决办法。)

如果有错误请在评论区指出,谢谢。

正文

其实土地财政真的和庞氏骗局有异曲同工之妙。

都是依靠增量而不是商品本身来支付债务。

简而言之土地财政和庞氏骗局,都是要有源源不断入局的人,才能支撑整个系统的扩张。都必须有不断入场的人来维持增长的期望,一旦这种期望无法维持,商品就会变成一坨屎。

温铁军有一本书叫《八次危机》,里面真正的洞见其实是:秩序是以城市对农村的双重剥削作为代价。

在这里必须先说明一下,这种双重剥削并不是工业革命,或者新中国建立以后诞生的而是从来如此。

古代农村就需要以自己的农产品,来交换城市生产的手工业制品、文化商品与货币。(主要是各种铁器、书籍与钱(布、盐、钱))

而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各种问题,小农不可能团结一致。(你不可能把这些单个农民组织起来,除非你要造反。)

同时由于小农抗风险能力比较弱(税款压力、家庭经济压力等等)。所以他们无法决定市场价格只能接受这种剥削,表现就是农产品遭遇的剪刀差。

这就是农村在生产上遭遇的第一次剥削,产品的剥削。

同时由于城市里有更多的服务(茶楼、酒楼、青楼等等),且城市里更有可能出人头地(不管是科举还是各种行业)。所以农村人口一有机会就会向城市移动。这些人毫无疑问的都是农村里的精英,要么是举家培养的知识分子、要么是青壮年劳动力。

这就是农村遭遇的第二次剥削,人口的剥削。

也就是说城市一直在剥削农村的剩余价值。其实想想就知道,如果城市与农村之间不存在剥削,没有剩余价值。那么城市从哪里来的呢?

也就是说城市建立在剩余价值之上,而社会秩序就是这种二重剥削本身。

所以在古代伴随着社会发展,国家的强盛。代价一定是乡村经济的凋敝,因为城市总是在想更方便的、更多的获取农村的产品与劳动力。

所以不管在哪里(中国、欧洲)农村与城市之间,往往会出现一个新的结构“庄园or地主”。它们其实就是承担了这种,城市更好的剥削农村的需求,客观上提高了生产力。

因为首先自耕农和农奴的需要完全是两码事,农奴能活着帮老爷种地就行。

其次由于庄园主与地主有了更多结余,他们可以更好的组织生产。带来更好的产品比如酒、丝绸等等。

最后庄园本身的集约化生产模式,生产力就比自耕农高。而且和1个地主打交道,当然比和100个农民打交道省事。

这一点电视剧《大明王朝1566》表现的最好,当时的核心矛盾是国库钱不够了。其实就是城市需求的不断暴涨(以皇帝为代表),乡村无法再供给。(加不了稅了)

所以严嵩父子提出要出口丝绸来获取银两,由此才有改稻为桑、纵兵蹈麦以及借不来粮食等等一系列的事情。为什么赵贞吉不借粮食给胡宗宪?

除了政治派系斗争以外,更为关键的一个原因剧里其实就明说了。就是要浙江这些农民活不下去低价卖田,只有这样才能让那些大户去兼并土地。因为只有这些大户的庄园,才能生产出能够外贸、能卖上价的好丝绸。”

(当然各位大人也不会缺席,这场撕咬普通人的盛宴。)

这其实就是中国版的“圈地运动(羊吃人)”,但是为什么中国“羊吃人”最后就玩砸了,英国的“羊吃人”最后就资本主义革命了呢?

答案是工厂!工厂其实就是庄园的升级版。

温铁军说过工业化是什么?就是劳动力与资本的进一步增密的过程。英国这些被贵族圈占的土地,将作为贵族们的资本投入,完成工业生产的原始积累(厂房、机器);而完全破产的农民,也不得不进入城市工厂开始高强度的工作,提供劳动。

而中国古代社会结构的基础就是自耕农,可是工业化的代价就是要消灭自耕农。

所以中国王朝资本主义萌芽之时,也就是对乡村压迫到达极限之时,往往王朝也就无以为继了。

其实说白了就是生产力提高,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、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。然后解放被土地束缚的小农,把他们赶进工厂(作坊)里燃烧更多劳动力,产生更多的剩余价值。

土地财政

好了说了这么多,终于可以谈土地财政了。记住刚刚说的两条:

1.城市建立在剩余价值之上,而社会秩序就是这种二重剥削本身。 2.工业化,就是劳动力与资本的进一步增密的过程。

也就是如果一个国家想完成工业化,他就必须要找到一个可以进行“双重剥削”的对象。在工业革命时期,这个对象就是各个西方国家的殖民地,这些国家不断从殖民地取得原材料,然后将工业制品向其他地区进行倾销。

所以一旦这个过程无法持续,那么秩序就将崩溃。一、二次世界大战,与金融危机其实就是这个逻辑。

好了现在换到我国当时的情况,首先国内一穷二白缺乏原始积累;其次国际遭遇封锁,无法获得投资。所以我国为了完成工业化也采取了和老大哥一样的策略“集体农庄”(合作社),希望快速完成原始积累。

教员当初这么说过:满头乱发没法抓,编成辫子就好抓。

当时的中国,农民几乎全部是分散的小农(满头乱发)。全是小农的社会,政府和农民的交易次数、交易频率、交易成本,必然居高不下,很难获得足够的剩余。

所以当时政府大力发展合作社,先后成立了互助组、初级社、高级社。开始虽然有各种集体生产,但是这些集体一直是人少、地少,无法进行大规模的经营,也无力使用大型机械。

小的合作社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,被逐步合并。小社并大社,人民公社也就应运而生(编成辫子)。当时平均每个人民公社有2000户农民,发展到高峰时期便已达到一万户左右,这样政府的交易成本就大大下降了也能够提供更多的农业剩余,完成了工业化的原始积累。

然后由于我国早期没有接入国际市场,所以实际上农村就成了“双重剥削”的唯一对象。也就是农村户口。

我国改革开放以后,由于国外资本的注入与国际市场的链接,所以不必再从农村取得原材料、也不必再向农村出口工业产品,对象变成了国外其他国家。

事实上此时我国成了西方国家对世界进行二次剥削的工具,也就是世界工厂,我国接受西方的投资,然后从其他国家获取原材料,进行生产加工然后出口到西方国家换取货币。就像前文所说的“城市对乡村双重剥削的中间环节(庄园)”。

然后此时我国面临一个问题,要么满足于现在的生态位当发达国家们的“庄园”,要么就必须努力去囤积“剩余价值”主导生产。因为你只有自己有了资本,才能摆脱外来投资的控制。

现在摆在政府的面前最大的问题,就是如何囤积或者说锚定“剩余价值”。正常情况下其他国家如何囤积“剩余价值”呢?

对!答案是货币,而且有且仅有美元。世界上只有美元可以锚定价值,其他货币只是美元代金券。(至于为什么美元是储备货币,就有机会以后说。已经写不下了。)

可是如果我们也用美元的话,那么就会有两个问题。

  1. 美元无法控制。

美国可以轻易用缩表扩表,来控制其他国家或者说剪羊毛。

打个比方东南亚经济危机。美国扩表时,大量美元涌入价值洼地,当时的东南亚地区。于是东南亚经济开始蓬勃发展。

当美国遇到金融危机或者过热风险,美联储开始缩表。由于美元回流,东南亚地区得到美元的难度暴涨。

许多东南亚企业由于无法得到贷款,资金链断裂债务被引爆,只能破产。优良资产变成负资产,此时美国就可以再扩表,让美国公司们来低价抄底这些优良资产。

一呼一吸之间,美国的经融危机就变成东南亚的经融危机。这就是储备货币的魔力。

(更详细的可以看看达里奥写的《债务危机》这本书。)

  1. 握有货币本身就是一种被白嫖。

任何货币包括美元本质就是一张纸,只是这个国家承认你有这么多“价值”。而储备货币牛就牛在,所有国家都承认你有这么多“价值”。

任何国家为了参与国际市场,都不得不用自己的产品或者服务去换取美国的承认,取得美元。有了美元你才能去和其他国家进行贸易,不然就像现在的土耳其,里拉基本上就是一张废纸回到了以物易物的局面。

而且越是大的经济体,就需要越多美元来保证自己的贸易,也就是外汇储备。

这些外汇储备是不进入市场流通的,就相当于秤的秤砣。但是由于你生产了这么多货物交换了这么多美元,却没有使用这些美元。

市场货物多而货币少陷入通缩,美联储可以名正言顺的进行放水。也就是说你生产的“价值”被放水稀释了。

所以大多数国家一般都不拿着这么多美元,而是去购买美国国债以抵挡这种通胀。

买美国国债相当于把钱存在美国,美国拿到这些美元以后又可以去进行科研、建设、经融等等活动,实际上等于你把钱又交还给了美国。

就像你的银行储蓄,你把钱存在银行里。银行只需要付一笔准备金(百分之10),就可以再次将这些钱用于放贷。实际上就白嫖了你这笔钱。

所以为了不被美元控制,同时少被美国白嫖。我们国家开始了土地财政。

土地财政的好处

1.印钱不用准备美元。 2.让大家愿意把“剩余价值”交给国家,同时让大家分享发展红利。(先别喷,听我说完。)

首先由于我国长久以来的户籍制度,导致服务是附带于身份的。最简单的就是孩子上学,你交得起学费但是你不是这的户籍,所以你孩子在这里上不了学。

其次我国市场经济的基础实际上是县/地级别行政单位,而不是各个公司。地方政府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,你必须要给企业弄来贷款、搞好基础设施、准备好政策,要不然这些优质企业就去别人那边了。而这些都需要钱,而且不是小钱。

于是大家就都盯上了土地这个东西。

为什么?前面说了服务附带身份,什么是身份呢?户籍。哪什么绑定户籍呢?土地!

所以土地绑定户籍,户籍附带服务。

而土地掌握在政府部门手里,只要政府缩紧土地政策,那么流入市场的必然减少。但是由于经济发展,越来越多的人进城。于是住房成为了刚需!而且这个刚需不是居住的刚需(要不然租房直接解决了)而是身份的刚需。由于这个是刚需,所以大家愿意交换自己的“剩余价值”(六个钱包)。

其实房地产就是一种特别的稅。要你像北欧一样,一个月交百分之50收入的稅,你肯定不乐意;但是让你一个月交百分之50收入的房贷,你是不是就乐意了?

(上海、深圳你想交都交不上。很多人为了交这个稅,宁愿离婚。)

所以土地财政就这么玩起来了。

城市生活的人满足了刚需。 地方政府得到了财政。 国家得到了囤积剩余价值的工具。 同时房子还成了最好抵抗通胀的金融工具。 但是,代价是什么呢?

首先就是年轻人的绝望,这一点就不用我多说了吧?在公司被资本家剥削,回到家要么是看着还有几十年的贷款叹气,要么就是想起房东的臭脸攥拳。

当无论如何努力,也改变不了局面。那什么东西都会习得性无助,不管人还是狗。简而言之躺平了。

低生育率也就不可避免。

其次这种土地财政,它本身就是不可持续的。因为它成功的关键,就是要有源源不断的人与钱涌入。只有这样它才能维持“刚需”!这就是为什么我说土地财政和庞氏骗局很像。

但是现在说实话能买的,6个钱包掏空早就上车了。剩下的要么是没打算进场(不买房),要么是买不了(我家没有六个钱包)

怎么办?

最后正如古代王朝繁荣的城市,以凋敝的乡村为代价;现在繁华北上广深,其实是以广大的内陆、东北、西部城市的衰弱代价。这些地方已经快支持不了了,后面怎么办?

(还不知道为什么的,再看一遍。)

但是我还是劝“刚需”的人快买房,因为国家是不可能主动放弃土地财政的。因为这杆枪太顺手,太好用。

没了它,国家要用什么锚定剩余价值?没了它,公务员工资、大基建怎么办?没了它,庞大的地方债怎么处理?

所以只有可能土地财政自己支持不下去,而不可能是政府主动放弃。

但是那个时候,我估计你留的钱也没啥用了。

转载自 知乎-土地财政为什么玩不下去了?